本国家禁毒委员会定于2019年4月1日(周一)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反恐专员刘跃进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
近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从5月1日起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品和管制品种增补目录》。
《关于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品和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全文如下。
根据《品和管理条例》《非药用类品和列管办法》有关法律法规,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品和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芬太尼类物质”是指化学结构与芬太尼(N-[1-(2-苯乙基)-4-哌啶基]-N-苯基丙酰胺)相比,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物质:
三、哌啶环上存在烷基、烯基、烷氧基、酯基、醚基、羟基、卤素、卤代烷基、氨基及硝基等取代基;
上述所列管物质假如发现有医药、工业、科研或者其他合法用途,按照《非药用类品和列管办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予以调整。
已列入《品和品种目录》和《非药用类品和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芬太尼类物质依原有目录予以管制。
这种毒品比毒3倍!更令人痛心的是,贩卖者竟是一群00后,有些甚至还是在校大学生!
近日,浙江杭州警方抓获涉嫌贩毒人员,但只搜到8张可疑纸片。难道走漏消息,嫌疑人已经转移毒品了?
经过鉴定,果然在纸片里发现了奥秘,里面含有LSD(俗称“邮票”)。LSD无味,可放入食物饮料口服,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可作化学武器使用。警方顺藤摸瓜,还查获毒品近200小袋,260余克,LSD1片。
令人痛心的是,这批贩卖LSD的都是一群00后,有些甚至还是在校大学生!可见“邮票”对年轻人荼毒更深……
“邮票”学名麦角二乙酰胺(LSD),1938年在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基础人工合成麦角碱类复合物,属于半人工致幻剂,是迄今发现药效最强烈的。
这种毒品毒性极强,一般是的3倍。几微克就足以让人产生幻觉,使用后通常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出现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的幻觉,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
目前在非法市场上发现的LSD剂型一般也都是纸型(如邮票型)或胶囊。口含约1平方厘米的“邮票”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幻觉,严重的会产生轻生念头,甚至曾有人服食后跳楼自杀。
今年5月22日,浙江奉化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在岳林街道梅里达附近一单身公寓吸毒。
民警现场突击检查,奇怪的是,两个90后的常规尿检结果为阴性,并未检测到吸毒情况。
其实,这两个年轻人正在吸食一种叫“蓝精灵”的,连常规尿检也检测不出。
民警很快抓获了他们的上家,90后小江落网时,正在宁波鄞州一家酒店外面“做买卖”,身上藏着7粒“蓝精灵”。
据三人交代,从今年5月开始,他们从网络上购买“蓝精灵”,通常会在KTV包厢内贩卖。
民警侦查发现,这些贩卖“蓝精灵”的嫌疑犯,分布的地域很广,涉及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和北京等地方。
今年年初,他意外发现一个发财捷径:从日本海淘一种处方药,“这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一板药有十粒,从日本过来的成本价只要2到3元,在网上很受欢迎,不用多做介绍,只要拍张图片发在朋友圈,就有人主动来问来买。”
民警侦查发现,“蓝精灵”的差价很离谱,在金华KTV等娱乐场所兜售时,每一板最先是卖120元,后涨到200元,最后到300多元。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专案组锁定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嫌疑犯,共抓获嫌疑犯24人,其中刑事拘留19人,行政拘留5人。
另外,8月初因在朋友圈贩卖“蓝精灵”, 有9人被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些嫌疑犯,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吃完后,只要撑过两个小时的困乏期,就会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脑子一片空白,忘记一切烦恼,如果混上酒食用的话,会让人兴奋、迷乱、醉生梦死……”
95后杭州人小江,偶然一次接触到“蓝精灵”后,逐渐成瘾,多次通过代购购买并服用该药。
资料显示,氟硝西泮有安眠、镇静、遗忘、肌肉松弛等作用,其中遗忘和催眠的作用最为明显。
当这种成分和酒精一起合用时,会令肌肉过度镇静和精神运动损害,有时甚至会出现兴奋、错乱等反应。
办案的奉化民警说,氟硝西泮到了不法分子手里,他们会教唆购买者混着酒喝、或含在嘴里,“这就和吸食毒品一样。”
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小刘说,他对于“蓝精灵”早有所闻,含在舌头下,舌头就会变蓝,“还有泡在酒水或饮料里,会轻微泛起蓝色,味道有点苦。”
“听说这玩意服用一粒后,就是挨一巴掌,你都可能不知道,第二天醒来时,大部分事情会忘记。对于女孩来说,喝了这种药,和裸体出行没差别,你在别人眼里,将没有一点秘密可言。”
作为处方药的“蓝精灵”溶于水,液体是淡蓝色的,但同类的合成类似物质,有的就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如果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如果有人把它放进饮料或酒里,不容易被察觉。
在以往警方查获的案件里,发现有人故意把放进酒水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食,最后成瘾。
“蓝精灵”是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第一代毒品是指、、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第二代毒品指、等合成毒品。)
比如之前警方发现的笑气、恰特草、小树枝、跳跳糖等,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据了解,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像我国列管的U-47700的药效约是的7.5倍。
少量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人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后急性中毒情况下主要体现为发生不可控制的兴奋、易激惹、冲动、性乱行为,并由此导致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是国际禁毒领域公认的难题。现在,全球已发现的品种从2012年的7类251种增加到2017年的9类789种,报告发现的国家和地区由2012年的70个增加到2016年的107个。
境内外的“绝命毒师”们为逃避打击,一经发现某品种被列入管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新的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另一些人还会改变过去照单生产的固有模式,开始自主研发非列管品种并向外推销。
2016年,中国内地地区共发现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制品,主要由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公安机关在娱乐场所缴获。
从外观看,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从成分看,它们含有多种合成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作用。
“由于具有更强的伪装性,使得许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这种毒品”,这类物质多为海外代购或留学生等群体带入,吸食者多为青少年。